本文来源:人民网
![]() |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3日 02 版) |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柑橘林纵横交错,蓊蓊郁郁。
树下,一根根细长的黑色管道沿着果树环绕,水和肥料精准滴灌至树根,比过去节约用水六成以上;机耕道上,一台3D对靶喷药机器人挥舞着“雨刷”般的手臂,将除虫药均匀喷洒到叶片,效率提高10倍以上;果园山腰处的监测站里,传感器设备依托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园内湿度、光照、土壤和病虫害等信息,及早预防各类灾害。
村民罗光全拨开树叶,一边轻按柑橘一边说:“皮薄个头大,今年收成不错!”
近年来,渝北区向科技要生产力,针对丘陵山地地形复杂、地块零散等特点,因地制宜推进土地宜机化改造,建设智慧农业,探索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子。
青龙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村,过去田地分散,耕作条件差,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不少土地被撂荒。2018年1月,青龙村抓住渝北区在大盛镇至统景镇公路沿线一带建设柑橘产业带的契机,开始整村土地宜机化改造。合并碎片化耕地,让陡坡变缓坡、零散成整体,同时,挖沟起垄,修建机耕道,建成标准化山地果园2350亩。2021年,村里打出科技“组合拳”,建设丘陵山地数字化现代果园,11个人就能管理5万棵果树,果园管护成本降低50%,亩均增收1万余元。
罗光全承包的2亩多地也被改造成平整缓坡,他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当起果园技术员。“每个月有4000元工资,每年村里合作社还有分红。真没想到,地还能这么种!”
“全区共完成丘陵山地宜机化整治8.7万亩,改善了耕作条件,‘瘦’地更‘肥’了,面积也增加了5%以上。”渝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陈华介绍。
在渝北,智慧农业结出累累硕果。
在大盛镇千盏村,柑橘林茁壮成长。看着沟垄交错的土地,村民又有了增收的新点子。“机耕道这么宽,两个轮子中间还可以种点啥嘛!”村党总支书记付福刚找来村民、农技人员,讨论后决定“垄上种柑橘,沟里埋土豆”,实现“两不耽误,双份收入”。
如今,播种机从机耕道一路开过,土豆深“嵌”地里。以前,两名农民要干一天的活,现在播种机几分钟就能完成。
在统景镇江口村,5000亩宜机化果园连片发展,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精准滴灌。如今,村民们坐在办公室就能用智能化管控平台远程操控农机。
看着成片的柑橘林,陈华说,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和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渝北区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提升山地农业科技水平。
(责编:秦洁、刘政宁)
滨江公园传来阵阵喝彩声 巴南区微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群众称赞零距离、接地气
2月25日,午后的巴滨路茶花广场滨江公园春花烂漫、游人如织。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 重庆推出25条扶持政策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首要任务是加快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月23日,市经信委消息称,即日起我市启动2023年度制造业数字
2月25日,全市乡村振兴局长会在巫山县下庄村举行。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我市将重点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脱贫
2月24日,由市农业农村委、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2023年农业科技下乡——春季农民大培训活动暨重庆金融助农产融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